#热问计划#上周坐地铁,旁边大姐凑过来问:“姑娘,你手里这杯是啥?闻着有股甜丝丝的香。”我晃了晃杯子里的银耳百合羹:“自己煮的茶,治嗓子干的。”她立刻叹气:“我这两天跟你说,空调房里待久了,嗓子像含了把干面粉,咽口水都费劲,喝多少水都没用。”
可不是嘛,入秋以来我也被这“干”折腾得够呛——早上起床喉咙卡着痰,下午坐在办公室吹空调,嗓子干得直冒烟,连说话都变哑了。去看中医朋友,她搭着脉笑:“典型的阴虚,身体里的‘水’亏了,得慢慢润,不是猛灌水能解决的。”
我问她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她翻出抽屉里的养生壶:“就三道茶,下午喝最合适,滋阴润燥比敷面膜还管用。”现在我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泡一杯,才两周,同事都问我“最近嗓子咋不哑了?”
其实补阴虚哪用得着买贵得离谱的补品?厨房和茶柜里就能找着的食材,凑在一起就是润到骨子里的茶。今天把这仨“救命茶”分享给你们,都是我自己喝出来的经验,放心试。
第一杯:银耳百合茶——把“水”熬进喉咙里
我对银耳的感情,得从小时候说起。我妈总说我小时候喝银耳羹的碗都能舔干净,说那是“平民的燕窝”。后来长大忙,很久没煮,直到朋友说“你嗓子干,试试银耳加百合”。
展开剩余77%做法简单到没朋友:提前把银耳泡发,撕成小朵(越碎越出胶),百合干泡十分钟去掉苦味,一起丢进养生壶选“甜品”模式。等煮到银耳冒出黏糊糊的胶质,加几粒冰糖调味——不用多,甜得刚好。
我第一次喝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银耳的胶质裹着百合的清苦,滑进喉咙里像敷了层温温的水膜,原本干得发疼的地方,慢慢就润开了。现在我每天下午煮一壶,办公室同事都凑过来要链接,说“比奶茶健康,比白水有味道”。
中医朋友说,银耳是“润而不腻”的滋阴高手,百合能养肺胃之阴,俩凑一块儿,刚好补上阴虚的“缺水症”。关键是下午喝,刚好对应膀胱经当令的时辰,吸收得好,晚上睡觉都不会觉得喉咙干。
第二杯:玉竹沙参茶——像把春天的风揉进杯子
我闺蜜是中医馆的护士,上次看我嗓子哑得说不出话,直接塞给我一小包玉竹沙参:“试试这个,比润喉糖管用。”
玉竹这东西,我之前只听说过是“山珍”,没想到泡出来这么好喝。 做法超省心:玉竹切片,沙参切段,抓一把放进杯子,加两颗枸杞,用80度的温水泡十分钟——不用煮,办公室就能搞定。
第一口喝下去,我愣了: 没有中药的苦味,反而有股淡淡的参香,像把春天的风揉进了杯子里,从喉咙一直润到胸口。闺蜜说,玉竹是“润养的慢郎中”,不会像有些滋阴药那样腻人,沙参能补肺阴,俩一起泡,刚好对付我这种“久坐空调房”的阴虚。
现在我把它当成“下午续命水”,有时候加班晚了,泡一杯,比咖啡还解乏。上周我妈来我家,喝了两次就说:“这茶比我买的秋梨膏强,不齁甜,还润嗓子。”
第三杯:麦冬甘草茶——奶奶的“喉咙小泉水”
这道茶是我奶奶的传家宝。小时候我总咳嗽,奶奶就从抽屉里抓一把麦冬,加两片甘草,煮水给我喝:“麦冬是喉咙的小泉水,喝了就不咳了。”
后来我才知道,麦冬是滋阴的“老熟人”,能润肺清心,甘草能调和味道,还能补脾益气,俩凑一块儿,既润嗓子又没副作用。 做法简单到不用学:麦冬和甘草各抓一点(大概十粒麦冬,两片甘草),用开水冲泡,焖五分钟就行。
我女儿现在也爱喝这个——她总说“像喝甜水”,其实是偷偷补了阴虚。上周她幼儿园放学,举着杯子跟我说:“妈妈,这个茶喝了,我喉咙不痒了。”我摸着她的头笑:“那是奶奶的魔法茶呀。”
关键是这茶太温和了,不管你是熬夜后的嗓子干,还是吃火锅后的辣嗓子,甚至秋天吹空调吹的干,喝它都管用。没有中药味,连怕苦的小朋友都能接受。
其实补阴虚这件事,真不用搞得复杂。就像给枯萎的花浇水,不是浇一盆猛水,是每天浇一点,慢慢把“水”补回来。这三道茶,都是我从“被干折腾”到“润到舒服”的亲测有效方子,没有花哨的技巧,也没有昂贵的食材,却刚好戳中了阴虚人的痛点—— 下午喝一杯,润到嗓子眼,连呼吸都变舒服了。
现在我每天下午三点,都会准时泡上一杯:有时候是银耳百合的黏糊,有时候是玉竹沙参的清香,有时候是麦冬甘草的甜润。喝着喝着,发现不仅嗓子不干了,连手心脚心的热也消了,晚上睡觉都能睡踏实。
你看,最有效的养生,从来都不是贵的,而是“合心意”的——喝得舒服,才能坚持下去。
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润喉小妙招?是妈妈煮的梨汤,还是自己发现的宝藏茶?评论区跟我聊聊,咱们一起把秋天的干燥挡在外面,把润润的舒服留在身边~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可盈配资-证券配资-股票带杠杆-网上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