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面对众多家长关于是否适合儿童观看的疑虑,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答复。很多带着孩子观影的家长反馈,虽然电影中并未回避历史的暴行,但却触动了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家长们惊讶于孩子的反应,甚至有的孩子看后流泪,回家后决定丢掉卡牌、专心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有家长提到,尽管孩子哭了,但并非因为恐惧或暴力的冲击,而是电影呈现的方式极为克制,没有直接展示过度暴力,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悯和对生命的尊重。很多家长也在无声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坚强,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稚嫩的文字表达出对于历史的感悟。
佟丽娅也带着儿子一同观看了《南京照相馆》,尽管儿子在观影过程中泪流满面,但她的内心更多的是自豪。她相信,这些眼泪会成为孩子记住历史的一部分,让这段历史刻在孩子的生命中。对于电影的价值,佟丽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历史教育,是让孩子铭记这段沉痛历史的方式。正是这种温情而深刻的叙事,使得《南京照相馆》能够打破“少儿不宜”的争议,成为许多家长心目中理想的暑假作业。
展开剩余79%那么,这部揭示反人类暴行的电影,为什么能以如此克制而情感丰富的方式,成为适合孩子观看的历史教育片?以下是三个原因。
第一:展现暴行不是目的,彰显中国人的勇气与希望
《南京照相馆》在展现历史暴行时,注重的是情感的传递,而不是单纯的暴力冲击。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导演申奥的创作理念。许多家长犹豫是否让孩子观看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市面上不少同类题材的电影直接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场面,过度渲染暴力以博取观众眼球。相比之下,申奥明确表示,这部电影的目的并非为了暴力或苦难的呈现,而是要保护观众,尊重历史,并且避免对演员和观众造成二次伤害。为此,申奥在拍摄时有意识地避免了过度的暴力镜头,像是没有直接表现凤华遭遇凌辱的过程,而是通过她的精神崩溃来暗示这一残酷事实。
即便是一些难以避免的暴力场面,申奥也通过克制的镜头语言进行处理,如“摔”小孩的镜头,通过远景和模糊化处理,减少了血腥的展示。这种方式,既保护了演员,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观看体验。最令人难忘的,是电影中“杀人比赛”照片旁放置的佛像,这一细节让观众从暴力的凝视中抽离出来,开始思考并审判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第二:孩子需要铭记历史,而不是回避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不仅进行了极其残暴的屠杀,还通过伪装成“亲善照”的照片,试图掩盖屠杀的真相。这些本应记录纯真情感的儿童照片,成了日军宣传的工具和武器。电影中揭示了这一丑恶的事实,这不仅让人心碎,也让观众认识到,历史的真相不容回避。
电影中的一幕令人震撼:金婉仪饰演的小女孩在片场回答未来的愿望时,表露出对于自己能否活到成年充满不确定,接着字幕出现:如果你们活到那时,请替我们活得更好。这一幕将电影的情感推向高潮,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正是这段历史,提醒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也让孩子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其刻意回避历史的残酷,不如让孩子了解那段历史,铭记曾经的痛苦和牺牲。
第三:这不仅仅是电影,而是不能忘却的历史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而日本也在不断篡改历史。比如,南京大屠杀被篡改为“南京事件”,试图消除历史的真相。甚至日本人也开始质疑中国为何要一直提起这段历史。事实上,这种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早在历史发生后就有,甚至在军事法庭上,他们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恶劣的言辞令人愤怒。
《南京照相馆》正是通过电影这种形式,为历史留下一份证据。它不仅唤起了历史的记忆,也让每个中国人意识到,历史不容遗忘,真相必须代代相传。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我们,不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每个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让真相流传下去的责任。
这部电影让我们反思,尊重历史的意义远超过任何一部娱乐大片。它提醒我们,只有铭记这段历史,才能让痛苦不再重演,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发布于:福建省可盈配资-证券配资-股票带杠杆-网上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