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即将要对中国船只开收“港口服务费”,中方没等到那天就率先出手,在十月的前一天宣布反制措施。
想收费?中国让你怎么吃进去,怎么“吐”出来。
政策临近生效,细节却还一团雾水
10月14日,美国即将启动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港口服务费。
这项政策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起,并已在联邦公报正式公布,属于“301调查”后的具体举措。
根据公告,中国船东每航次每净吨收 50 美元,使用中国船舶的外国运营商为 18 美元 / 净吨或 120 美元 / 集装箱,且年收费上限为 5 次。
涉及面包括中国船东、运营商、以及使用中国制造船舶的外国公司。
但问题是这项政策虽已定调,却迟迟没有明确的执行细则,到9月底,美国航运业内还都是一头雾水。
措施(环球时报)
美国航运金融论坛“Marine Money Asia”上周在新加坡举办,多位业界代表在会上直言美国港口收费政策让人感到不知所措。
美国霍兰德·奈特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麦卡利斯特在内的多位法律专家指出,虽然美国有关部门早就承诺就费用流程提供问题解答,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公布。
这代表很多涉美航运公司根本无从判断哪些船舶会被征费,哪些不会。
而在当前融资结构复杂的航运业中,一艘船可能由中国建造、美国公司融资、马耳他注册、希腊公司租赁。
谁来交这笔费?怎么算?
恐怕没人能说清。
全球航运市场因此进入观望状态。
中国先行一步
就在美国政策执行前两周,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这一修订最核心的内容,是新增了反制条款,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海运经营者、船舶或船员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中国政府有权依法反制。
还清楚明白的为其配套了四项具体措施:
向目标国家船舶征收特别费用。禁止其船舶进出中国港口。限制其获取中国海运信息。禁止其在中国从事国际海运相关业务。
这套反制组合拳,打的是“穿透式”识别法。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反制范围,不止是美国国旗船,凡是由美国企业融资、在美上市、由美资租赁的船舶,也可能被纳入反制名单。
也就是说,很多第三国航运公司,如果背后有美国资本参与,也可能被波及。
《南华早报》写得很清楚:“如果中国将‘美国背景’的定义扩大,涉美船舶影响范围或将也迅速扩大。”
中方此举一方面是对美国港口费政策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绝不接受不公平的针对性政策。
想打压中国造船业?没那么简单
美国这一轮政策,看似剑指中国海运,但真正的目标是中国造船业。
USTR在“301调查”报告中明确表明,中国船厂“压价竞争”打击了美国本土产业,必须限制。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根据数据,截至今年前8个月,中国船厂承接的全球新船订单,占比高达53%。
今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为647艘1983万CGT,其中中国船企接单370艘1004万CGT,市场占有率52%,排名全球第一。
不仅没被打压,反而订单稳定。
国际船舶网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布莱恩·哈特指出:“航运公司基本上还是按照既定节奏下单,没有因为美国政策而转向其他国家。”
原因很简单,中国船厂建船快,交付周期短,技术成熟,造价合理。
韩国、日本虽有能力,但排单已排到三年后。
美国造船厂?
更别提了,又贵又慢,产能还低。
航运巨头无意“选边站”
在政策不确定性面前,全球航运巨头开始调整策略。
法国达飞集团和丹麦马士基已公开表示,不会对美线货物收取额外附加费,而是通过调整船队结构来规避政策风险。
把中国建造的船只调离美国航线,增加非中资船舶在美线的使用比例,推迟新订单,观望政策走向。
既不跟美国硬碰,也不放弃中国船厂。
原因也不难猜测——政策可能三年后就变了,但一艘新船要建三年,谁也不愿为一个不确定的政策放弃中国船厂。
观察者网
除了反制,还要制度升级
很多人关注中国新条例的反制条款,但其实这次修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转变——监管体系的升级。
新条例明确将“国际航运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这代表以前中国监管的是“船”和“货”,现在要监管的是“平台”和“数据”。
条例规定,平台经营者必须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运营信息,未报送或虚假报送将被罚款、责令整改,甚至暂停业务。
这在全球航运监管中是一个新突破。
航运平台像“航运界的某宝”,掌握交易定价、货物流向、船只调度等大量敏感数据。
中方此次修法,等于是把“数据主权”和“平台主权”纳入国家监管体系。
这既有助于提高反制措施的执行精准度,也为以后应对类似“歧视性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美国港口费还未正式落地,市场已经开始重构,部分中国航企已提前布局,减少对美航线运力投入,转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中远海运、东方海外等大型航运企业将继续服务美线客户,但也在积极拓展“非美元区域”。
环球网
在美方公布制裁措施措施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表示:“征收港口费、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等措施损人害己,既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也会增加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最终也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
既然美方不信,那中国就让事实来说话。
可盈配资-证券配资-股票带杠杆-网上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