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共济失调、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及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小脑萎缩多与肝肾亏虚、髓海不足、气血两虚以及痰瘀阻络等因素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肝主筋藏血,肝肾不足则髓海空虚、筋脉失养,从而导致运动与控制功能障碍。
除了规范治疗,日常调护对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同样至关重要。以下这4件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助力康复,提升生活品质。
合理饮食:填精补髓,益气养血
中医注重“以食养身”,饮食调理对补益髓海、滋养肝肾至关重要。
患者平时应多摄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强健筋骨的食材,如黑芝麻、核桃仁、枸杞子、山药、黄精、紫河车、杜仲、牛骨髓、猪脊髓等。
切忌生冷油腻、辛辣燥烈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阻碍气血生化,加重虚弱。
展开剩余72%适当锻炼:强筋健骨,调和气血
适度的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肌力、改善平衡、延缓功能退化,并能促进气血流通。
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和摔倒风险。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站桩、平衡训练或舒缓的步行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调和气血,强健筋骨,改善协调性。
调节情志:宁心安神,疏畅气机
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会加重气血逆乱和震颤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肝调气机,情志不遂易致心神不宁、肝气郁结。
患者需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急躁或抑郁。可通过聆听舒缓音乐、养花种草、与亲友交流、练习静坐冥想等方式安神定志,疏解压力。
规范用药:益精填髓,活血通络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强调“补肾填髓、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基本原则,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
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诊,便于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法方药。
案例介绍
张先生,52岁,近三年来出现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伴有持续性头部摇动,经检查诊断为小脑萎缩。症状逐渐加重,平衡感变差。
刻诊:说话不清、呛咳,步态蹒跚,需扶杖行走,伴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无力、反应迟钝。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此为肾精亏虚,髓海不充,致使脑失所养、筋骨失荣;肝血不足则风动筋挛,发为震颤。
中医诊为:痿症(小脑萎缩),辨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
治以滋补肝肾、填精补髓、息风止颤。
开方如下: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龟甲胶、鹿角胶、牛脊髓、当归、白芍、益智仁、远志等。并嘱其配合平衡训练,调摄情志,注意安全。
结果如何?
患者坚持治疗4个月后,说话不清较前减轻,站立平衡能力有所改善,头晕耳鸣症状好转,呛咳小时,体力增强。目前仍在持续治疗巩固中,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发布于:北京市可盈配资-证券配资-股票带杠杆-网上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